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
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昨天(11日)表示,自然资源部组建五年来,我国自然资源调查取得一批新成果、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
自然资源部表示,五年来,全国共完成1885个县1:5万地质灾害调查、186万平方公里隐患综合遥感识别、12961处工程治理,因地质灾害死亡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明显下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面完成,它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后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和自然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统一的底图底数。
此外,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的近三分之一;编制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统筹布局9个重大工程、47项重点任务。
五年来,国家共实施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已完成修复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整治修复海岸线1100公里、滨海湿地42万亩。
2023年要夯实粮食能源资源安全基础
自然资源部负责人表示,2023年要夯实粮食、能源资源安全基础,严守安全底线,提高安全发展能力。
自然资源部表示,特别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健全奖惩机制。
此外,自然资源部明确继续加强基础地质调查,深化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推进未利用矿区资源调查评价,组织实施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推动实施矿产地战略储备工程,提高矿产资源国内供给储备保障能力。
自然资源部还改革土地利用计划配置方式,实行“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安排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五年下降21.51%。
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水平 守住生态安全边界
对于如何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自然资源部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水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自然资源部表示,继续优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方式,规范重大项目用地清单,以国土空间规划和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作为配置土地计划的依据。研究制定科学合理围填海管控规则,保障国家重大项目及行业、民生用海用岛。
自然资源部明确,继续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健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推动实施全国陆海生态系统本底状况调查、变化监测、风险预警。
国际最新研究:夏威夷珊瑚礁或许受游客影响正在退化******
中新网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性》最新发表的一篇可持续研究论文认为,最受欢迎的夏威夷珊瑚礁或许受游客影响正在退化。
该论文介绍,珊瑚礁因其生物多样性和美丽而广受欢迎,它们也是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滋养渔业,保护海岸。珊瑚礁旅游业能通过产生资金和支持本地那些聚焦珊瑚礁保护的生计,来激励保育工作。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议程中提到,旅游业是促进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沿海资源的手段之一。不过,游客可能会通过如污染周围海洋等行为,直接或间接伤害活体珊瑚。
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Bing Lin和合作者一起,把2018-2021年间访问夏威夷珊瑚礁游客的25万个Instagram帖子和覆盖活体珊瑚的空中地图相结合。他们使用人工智能分析了2米分辨率、16米深度的礁石地图图片。研究表明,有更多活珊瑚覆盖、容易到达的地点,游客到访更频繁,但与不太热门的景点相比,最受欢迎的地点处靠近海岸的珊瑚退化较多。
论文作者指出,未发现水中污染量是退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游客的探访本身就是原因,例如经由珊瑚礁接触、潜水员和浮浅者的踩踏等。
论文作者总结说,气候变化等全球和大规模影响是珊瑚礁退化的已知原因,但他们的最新研究表明游客等对本地的影响也很重要,应纳入考虑,从而维护珊瑚礁。(完)